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放言五首其三的翻译
- 2、放言五首创作背景
- 3、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
- 4、不奈狂夫不藉身的意思是什么
- 5、放言五首的注释译文
- 6、唐朝诗人元稹的《放言五首》如何解析
放言五首其三的翻译
王莽(mǎng):汉元帝皇后侄。典故: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,为了收揽人心,常以谦恭退让示人,后来终于篡汉自立,改国号为“新”。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,这个办法不需龟甲,蓍草茎来占卜吉凶。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,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。
译文: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, 不用龟卜和拜蓍。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,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。周公害怕流言蜚语,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。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,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。
白居易诗选 放言五首(其三) 白居易 系列:白居易诗选|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诗选 放言五首(其三)【原文】 赠君一法决狐疑1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 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 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2。 向使3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4谁知?【注释】 1君:指元稹。
诗歌翻译放言五首(其三) 赠送给您一种方法来解决犹豫不定,不用钻龟甲和用蓍草来求签问卜。 检验玉(真假)要烧满三天,辨别枕木樟木必须等待七年的期限。 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感到害怕,王莽谦虚恭敬是还没有篡位的时候。
放言五首创作背景
元稹在江陵期间,写了五首《放言》诗表示自己的心情:“死是老闲生也得,拟将何事奈吾何”(其一),“两回左降须知命,数度登朝何处荣”(其五)。过了五年,白居易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,遭当权者忌恨。当年六月,被贬为江州司马。
在元和五年,历史的一幕上演,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触怒了权贵,被贬至江陵,任职为士曹参军。在这个期间,元稹以诗表达心声,创作了五首《放言》诗,其中一句“死是老闲生也得,拟将何事奈吾何”(其一),流露出他面对困境的坦然和无奈。
白居易在遭受贬谪至江州的时期,创作了这五首诗,借此表达他的忠诚之心。他自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无亏欠于国家,只是由于直言不讳而招致非议。他坚信时间会证明一切,历史的公正裁决终将到来。
年,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,被贬至江陵士曹参军。元稹在此期间,写下五首《放言》诗以表心境。诗云:“死是老闲生也得,拟将何事奈吾何。”(其一)“两回左降须知命,数度登朝何处荣”(其五)。
白居易的七言律诗《放言五首》是他的政治抒情诗系列,创作于公元815年,唐宪宗元和十年,诗人被贬往江州途中。这首诗是第一首,名为“放言”,意在无所畏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特别是针对社会上真伪难辨的现象,如政治上的“两面派”问题。
创作背景:810年(元和五年),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,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。元稹在江陵期间,写了五首《放言》诗来表示他的心情:“死是老闲生也得,拟将何事奈吾何。”(其一)“两回左降须知命,数度登朝何处荣”(其五)。过了五年,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。
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
1、白居易诗选 放言五首(其三) 白居易 系列:白居易诗选|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诗选 放言五首(其三)【原文】 赠君一法决狐疑1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 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 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2。 向使3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4谁知?【注释】 1君:指元稹。
2、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原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注解 放言:言论放肆,不受拘束的意思。君:您,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。法:办法,方法。决:决定,解决,判定。
3、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如下:我送给你一种解除心中狐疑的办法,这个办法不需龟甲或蓍草茎来占卜吉凶。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,辨别木的材质还要等七年以后。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是感到恐惧的。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的。
4、放言五首(其三)唐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译文: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,这个办法不需龟甲,蓍草茎来占卜吉凶。
不奈狂夫不藉身的意思是什么
1、主要成就:倡导新乐府运动。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“不奈狂夫不藉身”的详细介绍:《放言五首》的全文点此查看《放言五首》的详细内容近来逢酒便高歌,醉舞诗狂渐欲魔。五斗解酲犹恨少,十分飞盏未嫌多。眼前仇敌都休问,身外功名一任他。死是等闲生也得,拟将何事奈吾何。
2、不奈的诗句有:不奈狂夫不藉身,不奈生柴苦不乾。注音是:ㄅㄨ_ㄋㄞ_。结构是:不(独体结构)奈(上下结构)。拼音是:bùnài。不奈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,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:词语解释【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】无奈。不耐,忍受不了。引证解释⒈无奈。
3、zòng shǐ bèi léi shāo zuò jìn,霆轰电烻数声频,不奈狂夫不藉身。纵使被雷烧作烬, níng shū mái gǔ yáng wèi chén。dé chéng hú dié xún huā shù,tǎng huà jiāng yú diào jǐn lín。宁殊埋骨扬为尘。得成蝴蝶寻花树,傥化江鱼掉锦鳞。
4、莫将心事厌长沙,云到何方不是家。酒熟哺糟学渔父,饭来开口似神鸦。竹枝待凤千茎直,柳树迎风一向斜。总被天公沾雨露,等头成长尽生涯。(三)霆轰电烻数声频,不奈狂夫不藉身。纵使被雷烧作烬,宁殊埋骨扬为尘。得成蝴蝶寻花树,傥化江鱼掉锦鳞。必若乖龙在诸处,何须惊动自来人。
5、唐.元稹〈放言〉诗五首之三:「霆轰电烻数声频,不奈狂夫不藉身。」动词 驱逐、驱赶。【组词】:「把他轰出去。」《儿女英雄传.第二八回》:「我是公婆娶来的 ,我妹子请来的,只怕你轰我不动。」鹤解释:鹤读音:h。名词 鸟纲鹤形目动物的通称。头小,颈、喙、脚皆细长,高三尺余。
放言五首的注释译文
1、句近之矣。予出佐浔阳,未届所任,舟中多暇,江上独吟,因缀五首,以续其意耳。
2、放言:意即无所顾忌,畅所欲言。元九:即元稹,“九”是其排行。他在元和五年(810年)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。其间曾作《放言五首》,见《元氏长庆集》卷十八。长句诗:指七言诗,相对五言诗而言;五言为短句。
3、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注解 放言:言论放肆,不受拘束的意思。君:您,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。法:办法,方法。决:决定,解决,判定。狐疑:狐性多疑,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。
4、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,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。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,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。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,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?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,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,荷露非珠呢?注释 放言:意即无所顾忌,畅所欲言。
唐朝诗人元稹的《放言五首》如何解析
在这五首诗中,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,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、祸福、贵贱、贫富、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,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。
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。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:对人、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,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,从整个历史去衡量、去判断,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,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,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。
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如下:我送给你一种解除心中狐疑的办法,这个办法不需龟甲或蓍草茎来占卜吉凶。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,辨别木的材质还要等七年以后。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是感到恐惧的。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的。
放言:意即无所顾忌,畅所欲言。元九:即元稹,“九”是其排行。他在元和五年(810年)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。其间曾作《放言五首》,见《元氏长庆集》卷十八。长句诗:指七言诗,相对五言诗而言;五言为短句。
元稹在江陵期间,写了五首《放言》诗表示自己的心情:“死是老闲生也得,拟将何事奈吾何”(其一),“两回左降须知命,数度登朝何处荣”(其五)。过了五年,白居易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,遭当权者忌恨。当年六月,被贬为江州司马。
公元810年(元和五年),当白居易的朋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时,他以五首《放言》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境,其中一句“死是老闲生也得,拟将何事奈吾何”道出了他对世事变迁的豁达。元稹贬谪期间,又创作了《闻乐天授江州司马》,流露出对好友的深深关切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