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苏轼主要的事迹有哪些?
- 2、苏轼一生经历概括
- 3、苏轼资料
- 4、苏轼生平事迹
苏轼主要的事迹有哪些?
1、苏轼的主要事迹:苏轼一生仕途坎坷,三起三落,他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不在于政治,而在于文学,他是宋代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,诗词书画加之散文,都能占有一席之地,甚至很多还是那方面的巅峰代表。嘉祐元年(1056年),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
2、主要事迹 :在嘉佑元年,苏轼出川赴京应举,在第二年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,然后在嘉佑六年被授于大理评事、签书凤翔府判官等官职。后因为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,他扶丧归里。在熙宁二年得以还朝任职,后来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分歧,请求外调。
3、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,又不能见谅于旧党,因而再度自求外调。 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(1089年),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。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,淤塞过半,“崶台平湖久芜漫,人经丰岁尚凋疏”,湖水逐渐干涸,湖中长满野草,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。
4、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枯木怪石图卷》等。
苏轼一生经历概括
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,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;苏轼反对变法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去黄州;新法废除后,司马光成为宰相,苏东坡东山再起,升为正三品官员;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,请辞外放;苏东坡再回朝廷,职位频繁调动;到宋哲宗亲政时,苏东坡被一贬再贬,最后贬到儋州。
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早年成才与科举及第 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生于宋仁宗景佑年间。他早年在学术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,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。二十四岁时参加科举考试,以一篇《刑赏论》一文扬名天下。他的文章气势磅礴,富有独创性,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和推荐。此后步入政界,开启了丰富的仕途生涯。
三起:再回朝廷 1091年,苏轼回朝担任吏部尚书,后再任颍州、扬州太守,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。 三落:一贬再贬 1093年,太后去世,哲宗亲政,苏轼先被贬为定州太守,后再贬到惠州,最后被贬到儋州。
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可以概括为“三起三落”。首先,他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。嘉祐元年,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、十九岁的苏辙,自偏僻的西蜀地区,沿江东下,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。熙宁四年,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。
苏轼资料
公元1099年,62岁的苏轼被贬到昌化军(属今海南省)。这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直在祖国的南方讨生活,可悲的是距离京城越来越远,官职也越来越低。 被贬到昌化军的苏轼原本寄居在一所官屋中,但是后来被朝廷听闻,不得不搬出。为了有一处休息之地,苏轼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,名曰桄榔庵。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宋徽宗即位后,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、舒州团练副使、永州安置。
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、政治家、诗人。他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,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。苏轼才华横溢,既有文学创作天赋,又有书法和绘画的卓越技艺。他是一位性格豁达开朗的人物,思想进步自由,独具慧眼,开辟了北宋文化发展的新篇章。
苏轼,生于1037年1月8日,逝于1101年8月24日,字子瞻,又字和仲,自号东坡居士,自号道人,世称苏仙。他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苏轼在宋仁宗嘉祐年间(1056—1063)考中进士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风格清新豪健,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,独具一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
苏轼生平事迹
苏轼生平事迹 求学成才时期 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出生于四川眉山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。早年,他勤奋好学,受到良好的教育。在文学、书法、绘画等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华。其学识渊博,贯通经史,文章风格独特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官场生涯 苏轼的官场生涯颇为坎坷。
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(1037年1月8日)出生于眉州眉山,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。嘉佑元年(1056年),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在翌年,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,以一篇《刑赏忠厚论》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,高中进士。
年(嘉祐元年),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苏轼川赴京,参加朝廷得科举考试。1061年(嘉祐六年),苏轼应中制科考试,即通常所谓的“三年京察”,入第三等,为“百年第一”,授大理评事、签书凤翔府判官。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,丁忧扶丧归里。1069年(熙宁二年)服满还朝,仍授本职。
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政治家、书画家和文化人物,他的生平事迹被广泛称赞。以下是苏轼的主要生平事迹: 出生和家庭背景:苏轼出生于1037年,是苏洵的儿子,他的父亲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。苏轼自幼聪慧,受到家族的良好教育。
苏轼也复为朝奉郎知登州,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,不久连升起居舍人、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知制诰、知礼部贡举。物极必反,正当苏轼仕途一帆风顺之时。因为上书对王安石变法的抨击,而在此受到诬陷。此后苏轼是既不能容于新党,又不能见谅于旧党,只能外调,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