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《竹枝词九首并引》全诗及赏析
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,云间烟火是人家。银钏金钗来负水,长刀短笠去烧畲?这是一幅清新朴素的夔州山区自然风物图和生活风俗画。山上桃花红、李花白,层层叠叠,漫山遍野。越过桃花李花,山间白云缭绕,炊烟袅袅,山里人家若隐若现。
是《竹枝词九首》:瞿塘嘈嘈十二滩,此中道路古来难。长恨人心不如水,等闲平地起波澜。译文: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,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。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,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。《竹枝词九首》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。竹枝词原是古代本巴、渝一带的民歌。
山桃红花满上头, 蜀江春水拍山流。花红易衰似郎意, 水流无限似侬愁。这首《竹枝词》含思宛转,清新活泼,音节和谐,语语可歌。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,此诗兴中有比,比中有兴,颇富情韵。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。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,也带来了忧愁。
将夔州三峡地区的竹枝歌改造成一种新诗体的旗手,是中唐时期优秀诗人刘禹锡。他在唐长庆二年(822)至长庆四年(824)任夔州刺史期间,十分喜爱夔州地区盛行的竹枝歌舞,并从竹枝歌中吸取养料,模仿竹枝歌,按照其曲调创作新词,作《竹枝词九首并引》和《竹枝词二首》。“四方之歌,异音而同乐。
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,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,抒写愁绪,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。全诗比喻新颖别致,形象感强。创作背景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,他学习屈原作《九歌》的精神,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,制成新的《竹枝词九首》。本诗即是其中一首。
银钏金钗来负水,长刀短笠去烧畲。(烧畲 同 烧畲) 生活风俗 鉴赏 这是组诗《竹枝词九首》的最后一首。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。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,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,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,创造力的美。
《竹枝词九首·其一》创作背景是什么?该如何赏析呢?
译文 春天白帝城头长满青草,白盐山下蜀江水清澈见底。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,没上去的北方人也动了乡情。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《竹枝词九首》中的第一首。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
“南人上来歌一曲”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。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,但因了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,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。四句笔锋一转,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,触发起思乡之情。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。
创作背景 本诗是组诗《竹枝词九首》中的第四首。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当地流行着叫“竹枝词”的民歌形式。
《竹枝词九首·其九》原文译文以及鉴赏
1、竹枝词九首·其九 刘禹锡 〔唐代〕山上层层桃李花,云间烟火是人家。银钏金钗来负水,长刀短笠去烧畲。译文 山上开放的桃花、梨花层层叠叠、布满山野,遥望山顶,在花木掩映之中,升起了袅袅的炊烟,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。
2、出处:唐代刘禹锡《竹枝词九首·其九》原文:山上层层桃李花,云间烟火是人家。银钏金钗来负水,长刀短笠去烧畲。译文: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,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。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,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。
3、瞿塘嘈嘈十二滩, 人言道路古来难。长恨人心不如水, 等闲平地起波澜。
4、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,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